鋰鎳價格持續萎靡致澳洲礦商財報惡化,行業整合潮已現端倪
財聯社2月23日訊(編輯 趙昊)經曆糟糕的財報季之後,鋰礦商和鎳礦商未來一年將麵臨成本削減和潛在整合的浪潮,因為電池金屬行業短期內似乎看不到緩解的跡象。
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三家鋰礦商——PLS Ltd.(前身為Pilbara Minerals)、IGO Ltd.和Mineral Resources Ltd.都出現了六年多來最大的上半年虧損,並且均決定不向股東派發股息。
與此同時,在印尼運營低成本鎳礦山的Nickel Industries Ltd.全年虧損1.69億美元;South32 Ltd. 則宣布公司正在權衡是否要在哥倫比亞鎳項目中撤資。
利潤下滑也反映在鋰價和鎳價的跌勢上,自2022年以來,鋰價已累跌逾80%,鎳價自2023年初以來下跌一半。

Nickel Industries在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警告道,“如果利潤率長期保持在低位,可能需要對賬麵價值進行進一步減值。”
公司董事總經理Justin Werner在電話會議上提到,目前的環境“非常具有挑戰性”,“整個鎳市場都處於多年低點”。
國際能源谘詢公司伍德麥肯茲(Wood Mackenzie)分析師James Whiteside表示,受全球金屬價格持續暴跌的影響,加上通貨膨脹和高成本,礦商正被迫進入到資本紀律時代,未來可能通過收購引發整合浪潮。
Whiteside說道:“鎳和鋰市場看起來很可能在2030年末之前都將處於供應過剩狀態。很多生產商都在燒錢,因此,任何非必要的支出都將繼續減少。”
Barrenjoey Markets分析師Richard Knights也讚同這個看法,“自鋰和鎳價下跌以來,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,每家公司都在盡可能地減少這些項目的運營。”
隨著金屬價格保持低迷,較低的企業價值可能會帶來交易機會。去年,礦業巨頭力拓集團就收購了Arcadium Lithium。有分析認為,鋰資產並購將提升行業集中度,減少鋰價潛在的向下空間。
Barrenjoey的Knights表示,今年有可能進一步整合,特別是在鋰領域。Whiteside稱,“並購活動通常會在價格穩定時期有所增加。以目前的估值,收購其他況商比建造鎳礦更便宜。”
评论留言